下午五点,办公室的人几乎全部走完,孙玲也因此有很多自己的时间。工作之余她坚持玩飞盘,时不时跑马拉松,骑行环绕曼哈顿,在周末参加算法学习小组。为了让自己更擅长与人打交道,她强迫自己走出舒适区,走上街头,对陌生人进行采访,剪辑制作成视频,分享纽约街头陌生人的故事。
△ 孙玲在采访陌生人。
孙玲喜欢纽约,但不确定是否会长期扎根于此,即将来到“而立之年”,她似乎没有什么年龄的焦虑。孙玲也说不清未来的具体面貌,她想做的只是一头扎进未知,在这个好玩的世界四处探险的小孩子。
她最近在看《自控力》这本书,因为想成为一个高效学习者,“保持open mind,这大概是我人生的一个关键词,不断学习,接触的东西越多,人会具有更大的包容性,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看待问题的方式也更多”。
她曾激励了很多人,从深圳流水线工人到Google上班,如今却失业了。
她出生于湖南娄底小村镇,因其父亲不支持她读书,于是她早早放弃学业,若不是有亲戚劝说她的父亲,她读完了高中都是问题。
然而,在中国高中毕业的文凭,能够找到什么样的工作?相信很多人心里都有答案。她成为深圳流水线上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月薪2300元的一名女工。也许,这样的女工在当时的深圳很不起眼,因为有太多的女性都是这样的境遇。可是,她却从月薪2300元的流水线工人转变为了纽约高薪软件工程师。
她就是从农村女工逆袭为程序员的孙玲,被作为“逆袭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