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物品收集买卖平台,正日益成为二手货买卖的“主阵地”。但各种问题也不断涌现,暗藏陷阱,买卖假货,钓鱼诈骗……为规范网络二手交易平台的市场秩序,进一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省消保委近期开展了二手交易平台消费调查。1月14日上午,省消保委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调查情况。
省消保委监督部主任赵鑫介绍,此次调查发现,虽然绝大多数平台均有二手交易规则,但商品信息五花八门,明确禁止发布的信息和商品在平台上仍频频出现,部分平台甚至涉嫌默许售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7.1%的消费者遇到过“假货、盗版”问题;10.2%的消费者曾遭遇“出具涉假鉴定报告”问题,涉及手机、化妆品、口罩、衣服、鞋子等各种交易品。
与此同时,在体验调查中,发现盗版网课、盗版影音、低俗漫画、名牌产品空瓶等相关信息,甚至有二手交易平台成为色情交易引流平台。此外,虽然部分平台屏蔽了药品、医疗器械、烟草、野生动物等关键词,但换个搜索方式或直接浏览页面依然会出现相关信息推送。同时,厂家直销、零售商售卖、个人代销等职业卖家,已大量充斥全品类二手交易平台。一方面影响消费者购买体验,闲置交易变了味,另一方面,职业卖家打着二手闲置的名义卖一手产品,逃避相关法律法规,例如七天无理由退货等规定,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调查同时显示,超一半的消费者认为二手交易平台存在“沟通不畅、售后服务差”问题。“消费纠纷能否得到妥善解决是备受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维权重点,塑造良好的消费救济机制有助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二手交易平台的发展。”赵鑫表示,根据此次调查的网络问卷显示,“加强信息发布审核”“建立用户评价机制”成为消费者票选最高的建议及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