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好的蜂蜜,却被中间商压榨得如此廉价,马金瑜气的发抖,她决定做一件事。可就是这件事,几次把她和扎西的婚姻推向危机边缘。
扎西:她提出离婚,说过四次。
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凌晨一点,记者跟着扎西给蜜蜂搬家,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这次搬家决定着未来这批蜂蜜的产量和质量,扎西显得疲惫而紧张。第二天清晨,蜂箱在300公里外一片新的蜜源中醒来。再过几个月,这批山花蜜就可以上市了。这样小小一罐山花蜜,扎西以前最多能卖到30元,而到了马金瑜这里可以卖到198元,还供不应求,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就在2012年,马金瑜开始尝试性地在网上卖扎西的蜂蜜和一些当地的土特产。扎西和老父亲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马金瑜帮他实现了。
扎西:父亲他根本是不相信,他说我们的蜂蜜能跑到北京广州去,那你们两个人也没去北京广州呀。金瑜说只要你把蜂蜜的质量把关好,浓度打高,她说你别管我卖多少,我说那你真正地跟我说卖多少,她说一斤油菜花蜜是60多元。
除了保证蜂蜜的浓度,马金瑜在包装上也很下功夫,用专门定制的土陶罐装蜂蜜,外面还要裹上美丽的藏纸。这样一罐沙枣蜜,扎西以前最多卖到20元,而马金瑜的网店里可以卖到168元。
都说养蜂人从事的是甜蜜的事业,可对于马金瑜来说,记忆里最深刻的除了甜,就是满头包。马金瑜说她第一次采访扎西的时候,被35只蜜蜂蛰了满头的包,就在记者采访的时候,她又中招了。
马金瑜:一个刺, 我头上还有只,梁叔帮我看看。
记者: 哪有?有吗?
马金瑜:我头上好像还有一只,我听着响着呢。
梁叔:再没有。
记者:疼啊,特别疼是吗?
马金瑜:习惯了。
记者:怎么不像我这样把自己裹起来,其实我挺紧张的,我都把我手这样待着。
马金瑜:戴上麻烦得很,来不及,他每次弄个啥动作我就赶紧拍。
记者:对,他干活你要拍是不是?
马金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