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借电影致敬母亲,回忆真挚情感泪目
贾玲灵魂画手上线,画范丞丞关晓彤没眼看,杨迪:太过分!贾玲衣服好适合扫福
小品:贾玲张小斐《任性的皇后》两个女人在较劲
贾玲爆笑小品《减肥宫略》:最近补大发了,笑点密度高!
贾玲真没看错张小斐,这段被保送春晚的小品堪称极品
心细如发的母亲发现了女儿的表演天赋,并在其后的生活中,一再鼓励。
虽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18岁的贾玲却毅然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
名落孙山的她第二年如愿以偿考上了中戏。
中戏打电话给贾玲的母亲报喜,并让家长决定孩子是上戏剧班还是喜剧班。贾玲的妈妈喜出望外地说了“戏剧班”,但由于口音问题,招生的老师错听成了“喜剧班”。原本倾心戏剧的她,阴差阳错地踏进了喜剧的世界。
大众眼中,喜剧的最大魅力在于引人发笑。但一笑而过的背后,在某种程度上,是演员对自我形象的“扭曲”和放弃。
作家池莉就曾经说过:“说相声经常需要插科打诨、嬉皮笑脸、装疯卖傻,男人们做做,开心、潇洒,是一种风度,女人来做,好了,完全是傻大姐一个。”
更何况,喜剧这个行当,对男女演员来说,向来厚此薄彼。属于女演员的舞台和生存空间非常小。
2003年,她顺利毕业。走出校门的贾玲发现,原本就寥若晨星的同班女生,毕业后大多选择了转行。
别人都在忙着找退路,贾玲却拿着《怎么了》去参加了全国相声小品邀请大赛,并荣获了专业组的冠军。
初出茅庐,便仿佛站在了命运的制高点上,但她并没有预料到,看似已经铺展开的通天大路其实是荆棘载途。
北漂的日子,是10平米的地下室,是变卖MP3换取一个月的“咸菜馒头”,是冬天用旧报纸当被子取暖,是顶着风出门倒尿盆,是拼命喝酒表演只拿到了7块钱。
谈及那段非常晦暗的日子,她在《非常静距离》中说:“没事,王菲不也倒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