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阿姨自编《防骗打油诗》,教你如何防诈骗!
“广场舞诈骗”如何掏空大妈钱包
长腿美女身穿旗袍与大妈跳”防诈骗广场舞”
处在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于时间的感知和认识不同,继而选择差异化的人生策略和价值取向,这样以时间维度来确立人生价值的理论叫“社会情绪选择理论”。年轻时,胸怀大志,来日方长,规划和憧憬也多;年老时,时日无多的紧迫感冲击着心灵,人更看重当下的情感需求。它被许多心理学家引用为理解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键。该理论的奠基人、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劳拉·卡斯滕森教授和其他几位学者一道,在上个世纪90年代和2004年分别做了两次实验。他们把11岁到90岁的人找到一起,提供三类人作为最愿意来往伙伴的候选,只能三选一。第一类是熟悉的、情感亲密的社会伙伴;第二类为能够提供新知识的社会伙伴;第三类则是那些只有一面之缘,未来可能会继续接触的人。结果,两次实验中,年轻人没有什么特别的偏好,而老人则明显偏向第一类人。另外一些同题实验中,心理学家们还考察了身患绝症等情境,结果都发现,人的身体内仿佛有一条时间标尺,越是察觉到时日无多、末日将至,就越是倾向于把情感价值作为人生目标——功名利禄都不重要了,获得亲密的情感价值才是真谛。
而为了获得亲密的情感,就得具备更好的人际关系,老人们会更偏向于积极的“自我催眠”。心理学家们还做了一个实验——找来了年轻人和老年人,给他们看几组照片,有的照片上的人一看就不面善,比如“奸笑”,可老年人却表现得比较迟钝,一点儿都不敏感。研究人员甚至还通过脑部扫描来证明老年人确实容易忽视负面信息,更倾向于他人是好人。…
老人们更倾向于相信陌生人是好人,即使这个人表情奸猾
老人们更倾向于相信陌生人是好人,即使这个人表情奸猾
可老人往往求“情感价值”而不得,交际圈子越老越小,别有用心者趁虚而入
退休(离开同事交际圈)、忙于给子女带孩子、变为“空巢老人”……现代中国老人一上了年纪,交际圈很容易收窄,或者说给予亲密情感支持的圈子变小、疏远了。有研究为证:中科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在2010年,对全国29个城市的4945名城市社区老人做过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将近四成的中国老人存在抑郁问题。这结果比起一二十年前显著提高。研究者认为这和现代中国的家庭结构、观念的变迁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