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赛道是机器人,甚至出现了移动时代才有的“半年估值涨幅十几倍”的奇观景象。在该领域频繁出手的源码资本,近期投资机器人项目近10起。在张星辰看来,中国工业机器人面临的机会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机器人的智能化。充分利用3D视觉、SLAM导航以及深度学习等技术优势,寻求更加协调的”眼、手、脑、脚”的配合。二是机器人能力和使用场景的泛化。行业上游零部件的突破,自研控制器、谐波减速器、伺服系统等关键部件的成本下降。两端利好都在推动机器人公司实际落地能力的逐步增强,目前正处于验证PMF(产品和市场需求的契合点)拐点的一个阶段。不过他也提醒,这个行业肯定还会出现一些起伏,需要长期有耐心。
一个观察是,对于不少年轻投资人来说,有关投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在互联网时代建立起来的,讲求速度,也免不了烧钱。在硬科技投资中,如何修正这样的经验主义?
在朱嘉看来,硬科技投资的方法论和互联网投资的确有很大的不一样:一、硬件行业有一个高度的产业链,投资人必须要对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各个环节都有很好的理解和研究,并且有更长的周期和耐心。二、互联网投资逻辑强调高效速度,继而通过资金建立壁垒,通过速度来取得最终胜利,但对于硬科技企业来说,技术才是核心壁垒。
万物资本顾旻曼则对烧钱的可行性充满怀疑——相比于互联网和消费,科技领域的人才培养周期和产品迭代门槛有着数量级上的拉升:“在这个大的市场里,尤其对于B端用户来说,烧钱本身的效率并没有那么的高,更不要说它的效果。”
“消费互联网模式创新较多,硬科技领域则需要技术创新。”金沙江创投张予彤说,她同样提到了高技术壁垒和快速迭代要求在本质上的矛盾,这个行业的投资人需要兼具行业和技术鉴别的能力,以及长期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