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粘性高,拿私域流量的典型代表——微信好友来说,只要一个客户是我的微信好友,我就可以通过发消息、发朋友圈的手段,将我的信息自由、反复、稳定的传递给他(当然,被拉黑就不是私域流量了)。但是想要添加到很多精准的客户很难,毕竟谁都不想自己的微信充斥着太多的商业因素。所以,微商随之诞生。微商就是让普通人,变成微商品牌的分销商。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已有的私域流量(亲朋好友),所以这些微商分销商就能够通过自己已有的私域流量,直接进行营销信息的传递。
一个 90 后率领 20 人团队,利用100个微信个人号给用户提供预订酒店的服务,实现一年流水 8000 万元,复购约80%左右。另一个 90 后则利用微信个人号为女性用户做奢侈品维护, 17 个微信号平均每个年产值 80 万元……
这是《私域流量》联合作者、上海微原那CEO朱**在见实私享会上分享的几个真实案例。
近期关于私域流量的许多讨论正在变得越来越热烈——全力提升复购正在成为流量见顶的当下,一个十分明确的企业诉求。但工具和系统的匮乏也在制约着这个产业的发展本身,加上微信的严格治理,使得连足够合适参考的案例也同样匮乏。
但另一方面,创新却在边缘领域不断涌现。如朱**所提及案例,主流圈子少有耳闻,甚至存在极大争议,认为这些案例和过去微商相比,有什么差别?他们和私域流量之间到底是什么关联?这些来自一线、甚至边缘领域的创新,能否成为足够坚强、稳定的商业模式?能否诞生出足够强大的商业机会?
等等等等,都是疑问,也同样值得先坐下来听一听和看一看。
这些案例初听下来有很多共同点:如在业务早期花少量费用做广告引流(尽管他们的方式很巧妙),实际上这也破除了很多人对私域流量的误解,认为做私域流量就是 0 成本不花钱。事实上却是少有不投入就产出的捷径。如对关系的积累和推进等等。以及,背后隐约已经出现共通的模型和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