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见实大会 10 场私享会之一,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现场,一起看看那些边缘的、主流的不同风格和品牌的团队,是如何操刀私域流量这件事情,又会给我们哪些借鉴?这些案例背后藏着哪些我们希望了解的答案?如下,enjoy:
前段时间有朋友和我讨论一个小问题:为什么自己一发朋友圈就有人互动评论点赞,公司的公号明明有大量粉丝,但就是流量很少互动很少?
这个小问题背后,其实藏了很多私域流量的答案。
什么是私域流量?最初级角度,可以理解成微信个人号粉丝就是私域流量,沉淀在手机上。就如这个小问题:如果运营人员手上有两部手机,一部公司用,一部自己用,这两部手机发的内容一样吗?哪个你喜欢看?
以前用户都是冷冰冰的数字,现在一个客人进店,除了留下姓名和号码,你还会加他为微信好友,因为这样我们就可以双向互动。所以以前运营的是数字,现在运营的是人,区别很大。
这个小变化背后,早就带来了工作方式的大调整。就如以前我们投广告的逻辑,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是考虑企业的投入产出比,典型的思考是:这次投入多少费用,获得了多少点击量,转化了多少个消费订单,一段时间后,这些用户的留存和复购、订单金额分别是多少?通过这些数值的计算来衡量一次投放是不是值得。
到了现在,我们会考虑有多少用户跟我产生多少关系、购买我多少产品,分享扩散了多少次、转介绍了多少新用户,由此复购率如何等等,和以前的逻辑完全不一样。
因此,私域流量的前提是先要有人情味,也称人格魅力、人格化IP。如果没有人情味,我们接下来就没法谈私域流量,因为数字流量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早已经是社交流量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