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套路一旦太多,就让人望而却步;如果口惠而实不至,势必让消费者失望。特别是一些商家玩弄先涨价再降价的游戏,则涉嫌违法违规,基于以往情况,监管部门不可能坐视不管。一旦被重罚,可谓得不偿失,吃不了兜着走。毁了商誉,失了人心,何必?
今年“双11”购物热潮比往年来得早一些,各大电商平台自10月21日起开始预售。商家通过满减、送赠品、抽奖、付定金立减等各种优惠方式吸引消费者,让消费者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这不,央视发表热评文章《“双11”促销,应少一些套路》呼吁商家少一些套路,大方让利。总之,为避免“本想薅平台羊毛,结果差点被薅”的后果出现,消费者还需理性消费。
“双11”里的新变化,更长、更大、更新
天猫“双11”时间扩展到4天,11月1日至3日为第一波购物节,11月11日为第二波购物节。比往年多了3天的“双11”,也意味着消费者在11月1日就可以支付预售商品的尾款,提前10天收到货。
据介绍,今年天猫“双11”将吸引25万个品牌、500万个商家参与,其中包括200多万个线下商家。“双11”里的“新面孔”除了有30万个外贸工厂,还有更新的零售场景。
央视呼吁“双11”促销少一些套路,大方让利
商家在优惠条件上设置规则,符合商业逻辑;在卖力促销时引入“算术”,称得上商业策略。站在商家和平台的立场上看,规则复杂可以多卖点货,多赚一些钱,无可厚非。但是,套路一旦太多,就让人望而却步;如果口惠而实不至,势必让消费者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