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衰减工作能力。领导每天要处理大量工作,越是实干型领导就越擅于总结提高,这点估计大家都认可。那么作为领导亲自抓亲自干的事业,总结的时候别人写稿,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对,就是没有问题!一律圆满完成一概超额实现,缺点不足啥得必须蜻蜓点水,说好听一点叫文过饰非,说难听一点叫自我麻痹,原本是促进提高领导工作能力的关键节点和有效措施,反而变成了歌功颂德的文字秀。这样的领导这样的工作能力,只能是文字越来越美、现实能力每况愈下。
领导不应自己写稿
笔杆子们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领导出思想,我们码文字”。言下之意是领导的思想更深邃、笔杆子们驾驭文字的能力更强,强强联合可以达成效率和效果的最佳。
我认为要区分一下情况,如果稿子是用于媒体传播的,我认为这种联合是有必要的,而且仅有大笔杆子可能还不够,最好还要有专业的媒体顾问,甚至是战略传播专家辅佐才好,这种组合对于维护领导的公信力、维护其公众形象而言肯定是应该的。
而如果稿子是用来内部交流和讲话、工作汇报、甚至是表达个人思想的的话,让大笔杆子捉刀代笔就极为不妥,这至少会带来三大危害:
一是对中央精神一知半解。大笔杆子之所以比领导更擅于写稿,就在于他们每天都在钻研中央文件精神,以确保在领导“出思想”之后,落笔时文字“不出框、不犯错”,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恰恰掩盖了领导思想中的瑕疵甚至谬误。如果是面向媒体的稿子这当然是好事,但如果是在党内,这就会积小疾为大病。
二是塑造“双面人”。很多说一套做一套的双面人,其成长过程中都少不了大笔杆子空话套话假话的助攻,这个都懂,不再赘言。
三是扼杀创新。这点听起来很悬乎,但当多接触过几次笔杆子们就会明白:出于工作需要,笔杆子们不得不阅读和背诵大量资料,以此不断强化和维护自己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但问题是他们缺乏实践,于是“从文字来到文字去”逐渐演变成为“文字胜于一切”。义理考据词章到了此时就只剩下文字了,有次与某大笔杆子闲聊,伊深入分析了一篇领导讲话,我无比震惊的表示:“您说的这篇讲话的素材是鄙人提供的,我自己都不知道原来我是这个意思啊。”
当然,我又被伊各种寻章摘句鄙视了一番……
文官不写稿=武官不练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