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的确连条烟都不收,因为“三哥”抽的烟是老板们一箱一箱往他家搬的高档烟;“三哥”爱打牌,一打就是一个通宵,只要“三哥”高兴,老板们再忙也奉陪到底;“三哥”缺钱花,老板们更是二话不说,想方设法孝敬他,最大的一笔达600万!
两种人生,格格不入,李云忠却能“切换”自如,左右逢源。
“穷小子”内心的煎熬
李云忠不是没有艰苦奋斗的经历。他的父母都是工人,兄弟三人靠父母微薄的工资养大。而李云忠自己,靠着好学、勤奋和组织的培养,从昆明市盘龙区的一名警察,一步步成为省委组织部的干部、处长,曲靖市委组织部长,直至曲靖市委副书记。
有“笔杆子”称号的李云忠,有才,可他偏偏不愿靠才华,非要靠贪污。
当上处长后,爬格子的时间少了,和老板们觥筹交错的时候多了,“笔杆子”换成了“酒杯”,“穷小子”的眼界也开阔了:写材料太枯燥,简直是浪费生命。其他人有钱发财,为什么我不能?
因为这个想法,李云忠甚至常常自问,内心非常煎熬。特别是看到一些学历、资历、能力不如自己的人物质条件都比自己好时,他的心理就更无法平衡了。
怨气、失落感油然而生,嫉妒、欲望不断累积,一心想着找路子发财。
在省委组织部工作期间,李云忠就以买房手头紧为由,向搞工程的老板“朋友”杨某“借款”70万元,此后却绝口不提还钱之事。等了一段时间,发现平安无事,他大受“鼓舞”,胆气日足。
2008年,将近50岁的他担任曲靖市委组织部长后,迎来了“大展身手”的舞台。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委托”、“招呼”,只要是有利可图,他都“乐善好施”,变着花样弄权敛财。
身为组织部长,他频繁插手工程项目。用李云忠的话说:“我虽然不直接管工程,但是管着管工程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