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说:“国内经济要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循环整体,要成为一潭活水,不能成为一潭死水,尽量要打通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部门之间各种行政性的、非市场的或者是市场经济力量本身垄断所导致的割裂,产业链供应链要真正能循环起来,要求国内的改革一个是市场化,一个是法治化,要把潜力真正形成优势。”
“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指出,新发展格局,立足国内大循环,但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就能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既满足国内需求,又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刘伟说:“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现在的现代化一定是全球化的,也离不开这个世界,在这个情况下指导思想、发展战略格局与过去比要有新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是意味着封闭,要构成一个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化,要积极参与新一阶段新变化的全球治理过程。中国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需要,世界也需要。”
“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指出,立足国内大循环,发挥比较优势,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说:“从今年4月起,当月实际利用外资已经连续实现了正增长,增速从总体上呈上扬趋势,与此同时随着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作为构建全面开放的措施出台,在确保利用外资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今年利用外资的技术含量也在不断地提升。”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持续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今年以来,中国在稳定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还推出多重举措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持续加码稳外贸、稳外资,为世界经贸合作注入新动能。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7%,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5.2%,均实现了正增长,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资金持续增加。中国经济目前的回升既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增长,也对全球的经济复苏起到了正向的拉动作用。
顾学明说:“对外开放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总书记也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展望未来,我认为有三个不变,利用外资规模扩大的趋势不会改变,利用外资向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同时服务业成为外商投资重点的趋势也不会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遭遇过很多外部风险冲击,最终都能化险为夷,靠的就是办好自己的事、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2020年,面对全球经济的巨大不确定性,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成为了在困境中拉动全球经济的引擎,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中国市场的潜力。与此同时,逆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传统国际循环的明显弱化,也让我们必须更多依靠国内市场来实现经济发展。畅通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正是针对这样的新阶段、新情况,立足长远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也将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通过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中国的发展会更好,世界也将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