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钢炼钢厂的转炉车间炉长王土龙就是当时去参观学习的基层代表之一。回来之后,他受了很大触动。
统一了思想认识,三钢把打造旅游工厂的责任层层夯实到了每个职工的身上。在市里的支持下,三钢从生产的各个环节再次加大了环保的治理和升级投入,采用全脱硫技术、改善除尘系统,增加雨污分离系统。如今厂区每月每平方公里的降尘量约8吨,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2018年,三钢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三钢把主要生产环节做成了旅游参观的景点。
三明市下辖大田县矿藏资源丰富,有着600多年的矿业开采史,也曾是三钢的铁矿来源地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机械高强度开采,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造成了严重水土流失。2012年,大田县被列为全省Ⅱ类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大田县山川村村支书陈添斌从小在矿山附近长大,当年矿山开采对村里环境造成很大影响,那时的情形,他历历在目。
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在三明调研时指出:“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发展。”按照这一指示,2004年起,三明就开始颁布实施《生态功能区划》,对生态区域进行保护性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三明市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生态治理政策、制定了生态保护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进行矿山治理,防治水土流失。
矿业经济高峰的时候对大田县财政贡献达到近75%,目前依然占财政收入的25%左右,如果不采矿,日子怎么过?
“十三五”以来,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大田又再次加大了矿山治理的力度,对不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该关停的矿山下决心坚决予以关停。不过,在关停过程中大田也遭遇了很多阻力。
经过几番努力,到2018年,山川村的几个矿山陆续关停。矿山关了,相关群众的就业又该怎么办?而且,由于山体含硫量高,复绿过程需要循序渐进,能不能变废为宝?
在市里和县里的支持下,山川村还利用原有的矿山发展了光伏产业,造福村民。2018年,还在一个废弃的矿山基础上发展了蛋鸡养殖产业。蛋鸡产业还让很多当初单纯依靠给矿山打工养家的村民找到了新的稳定收入来源。
除了守护青山,地处闽江源头的三明,怎么保护好一江碧水责任重大。在将乐县龙栖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里,因为历史的原因,建设了几座小型水电站,对生态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2017年,国家10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加强保护区治理。将乐县下决心关停了这几座水电站。
关停小水电后,将乐县又在保护修复的基础上,在保护区核心区之外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带动生态旅游。保护区附近余家坪村村民马春龙的农家乐自从今年国庆节开业以来生意就格外火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多年来,三明立足生态资源禀赋和自身基础条件,化解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养殖、生态旅游等产业发展迅速,2019年三明接待游客3917.56万人次,生态旅游产业总收入750亿元。
1996年到2002年,当时在福建工作的习近平同志先后11次深入三明市调研,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党的建设等方面16次作出重要批示,为三明发展指明了方向。20多年“咬定青山”,才有了今天的生态三明。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包括生态建设在内的几乎所有改革都以民生为载体,发展的所有突破也都指向人民群众更美好的生活。这也是三明能全面、平衡发展的底气和基石所在。三明的实践还告诉我们,只要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就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和方法。读懂三明实践,我们才能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书写新的中国故事,创造新的发展成绩,赢得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