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程,融入了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探索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成功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采取了许多原创性、独创性的重大措施。这其中,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的“精准扶贫”理念尤为引人关注。在论坛上,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就针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和大家进行了分享。
脱贫攻坚后期,剩下的往往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脱贫工作难度越来越大,一些地方也在探索更加有效的工作方式。这次论坛就特别邀请了奋战在扶贫攻坚一线的代表,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共享奖获得者,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县委书记郑小东,和大家分享他们的扶贫经验。
郑小东提到的总队长正是他们最近两年探索创新的脱贫攻坚新机制。平利县是秦巴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全县137个村中有贫困村79个,贫困发生率22.4%,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脱贫攻坚到最后冲刺阶段,碰到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怎么能走好这关键的最后一步呢?
在平利,县委书记带头,所有县级领导、镇和部门主要负责人都直接到村担任脱贫攻坚总队长。总队长们下沉一线,有效破解了脱贫攻坚责任落实落细难、“四支队伍”统筹难、帮扶干部下沉难、一线合力攻坚难等问题。2019年底,平利实现了整县摘帽,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
论坛上,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代表也分享了他们在减贫方面所做的努力。
菲律宾国家减贫委员会主席诺埃尔·费隆科表示,今年,适应新的需求,菲律宾制定和实施了许多新举措以推动经济复苏,帮助贫困人口渡过难关。然而,疫情冲击让消除贫困的艰苦斗争变得更加复杂,他们希望能通过国际合作,更好地解决减贫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