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个例。
中国高校向来严进宽出,学子们经历“最恐怖最高压最残酷”的高考筛选,拿到录取通知书,入校便开启大学三好生活:
好吃、好玩、好睡。
“本科毕业证在手,人生路好走”成了他们的人生信仰。
学习任务与专业技能统统抛诸脑后,教室用来睡觉或玩手机。
许多平时逃课的大学生,通过考前的临时抱佛脚和寻求考试重点照样考出高分。
挂科也还能补考,或者软磨硬泡地给课任老师发信息求放过,直到考过为止。
四年一过,毕业证到手,一切顺风顺水。
反观国外一些高校,大学生们想要毕业远没有这么容易。
德国的高等教育十分普及,各类院校约401所,本科与专科之间的转换十分灵活,其中本科淘汰率高达40%。
德国本科大学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要求十分严格,学生若达不到课程具体要求则会转入Berufsausbildung(职业技术培训),也就是大专。
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坏事。
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工作人员表示,这样的淘汰制让学生关注学业,就算是转入职业技术培训,毕业后也能找到对应的工作。
在日本,靠混也是很难拿到毕业证书的。
他们很注重成绩,如果学生的成绩多是60或70分,则对继续报考硕士甚至就业都有影响。
英国高校的考试制度同样十分严格。
在英国的院校,挂科补考通常只有一次机会,如果补考未能通过只能重修,如若重修再没通过则失去学位和毕业资格。
不一定是严进,但原则始终是严出。
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都有类似的感受,大学四年,没成为有准备的人。
《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7届本科毕业生中就业率前几的专业,都是对本专业基本能力要求很高的。
学生在校所学的是在工作中必备的技能,一旦在学校得过且过,混过毕业,他们在工作中将面临很大挑战。
2017届本科生各学科就业率 / 麦可思研究院《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
本科毕业生水平的参差不齐,也使得教育部重视起大学生的课业。
本科降专科的实质,是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