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牛刀小试”乡村振兴“大显身手”
从“蘑菇菜”到食用菌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用菌产量从5.7万吨增长至近4000万吨,成为我国继粮食、油料、果品、蔬菜之后的第五大种植产业。
“脱贫攻坚后,还要平滑地过渡到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需要产业,食用菌产业就非常合适。”李玉告诉记者,食用菌产业具有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支撑国家食物安全“三个特征”和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争资源的特性。
除了种植业,深加工前景良好也是食用菌产业的优势。李玉举例,一款名为天地欣的药物就是从食用菌中提炼而来,深加工后附加值会更高。
围绕着食用菌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近年来李玉院士做了诸多尝试,已开发出木耳片、木耳冰激凌、木耳超微粉、木耳菌草茶等多种产品,继续拉长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科技为民,奋斗有我。李玉心里始终怀揣着一个梦想,那就是食用菌产业强国梦,让老百姓吃上更安全、更健康的好蘑菇。“下一步,我仍然要扛起科技工作者身上所肩负的责任,把新的科学发现转化为农民迫切需要的实用技术,再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基础,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工作中去。”李玉说。李玉院士在黑木耳基地查看生产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