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买东西,网购已成为一种重要方式。点击几下,即可轻松下单,送货上门,可谓是省时省力。可有时遇到促销时节,快递爆仓,买家心急如焚,快件依然在路上,网购就没有那么愉快了。2018上半年,国内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到了4万亿元,庞大的销售背后,离不开快递物流的快速发展和有力支撑。来自苏州的蔡熙30年深耕于物流领域,不惑之年回国创业,志在加速中国物流设备的智能化与信息化进程。
蔡熙1983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原本从事发电和输变电工作。那是个电力紧张的年代,工作中他注意到电短缺背后的隐藏着物流问题:发电的原料——煤,需要经过复杂的输送、搬运过程才能从西北运到广州。当时,蔡熙深刻意识到了落后的交通和物流手段的制约,同时了解到在日本已经开始使用图像识别技术和自动分拣来提高物流效率,这是那时国内同行业还无法企及的。因此,蔡熙怀着一腔改变中国物流的热血,决定自费留学日本,学习物流管理专业。
为积累更丰富的实践经验,硕士毕业后蔡熙到世界500强企业瑞典一家物流企业任职,他从营销做起,一直做到了大中华区总经理,常年在意大利、美国和日本工作。2012年,中国网络购物及快递行业快速发展,蔡熙一方面注意到国内对于提升物流效率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他了解到,多数物流分拣技术尚处在初级阶段,基本都是靠人工。到了双11或节日期间,这些操作原始的分拣中心很难处理海量的业务,很容易分错。“一定要回国,把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回去。”怀揣“物流中国梦”的蔡熙,毅然决然放弃国外的一切回国创业。
2012年,蔡熙携带着自己多年研发的专利技术,入驻苏州工业园区,开始了创业的征程。经过和团队多年的奋战,他们开发出新型智能分拣技术,旨在有效解决物流高峰期带来的压力,合理规划、科学引导物流节点,为物流装备插上信息系统的翅膀。蔡熙介绍说,目前交叉带分拣系统处理快件高达每小时22000件,相当于300个熟练工所做的工作,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以苏州为例,原来在2015年使用一般流水线,“双11”分拣30万件快递;而2016年使用智能分拣设备后,“双11”处理了170万件快递。快递取件至收件时间从原来的7天缩短到2天!
目前蔡熙和团队已获得发明专利30项,软件著作权6项,并以其“高速柔性智能交叉带分拣技术及其分拣系统的产业化”项目,获得了江苏科技创业大赛团队排行榜的第二名。
如今,已年逾五十的蔡熙依然满怀热情地奔走在创业路上,在采访中,蔡熙反复提到他很喜欢这个行业,想为这个行业做点事情,“把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中国,解决国内物流痛点,也许这就是我的物流中国梦吧!”
寻找创业榜样,点亮时代梦想——2019CCTV中国创业榜样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