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街道办等领导闻讯后纷纷找上门来,希望陶华碧办家辣酱工厂,让更多人吃上好辣酱。于是,在市场的要求下,1996 年8 月,陶华碧借用村委会的两间房子,办起了辣酱加工厂,品牌名字就叫「老干妈」。
▲《谈判官》| 第一次商业谈判
当上老板后,大字不识一个的陶华碧认准了「带头苦干」的管理绝招。当时的生产都是手工操作,其中捣麻椒、切辣椒时溅起的飞沫把人的眼睛辣得不停地流泪,工人们都不愿干这活。然而她却风风火火,一手挥舞菜刀,嘴里还不停地念道「我把辣椒当成苹果切,就一点也不辣眼睛了。」那段时间,陶华碧身先士卒地干,结果患上了肩周炎,10 个手指的指甲因搅拌麻辣酱全部钙化了。看到老板如此拼命苦干,工人们纷纷加入其中。
很快,陶华碧发现,她找不到装辣椒酱的合适玻璃瓶,于是找到贵阳第二玻璃厂,但对方根本瞧不上这样不起眼的小订单。陶华碧软磨硬泡,开始了她的第一次商业谈判「哪个娃儿是一生下来就一大个哦,都是慢慢长大的嘛,今天你要不给我瓶子,我就不走了。」
经过一番折腾,陶华碧最终打动了厂长,进而双方签订了协议。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份协议居然使得贵阳第二玻璃厂日后在国企倒闭狂潮中壮大发展!
当大批麻辣酱生产出来后,当地的凉粉店根本消化不了。于是,陶华碧采用「土办法」,亲自背着麻辣酱,送到各食品商店和单位食堂进行试销。承诺卖出去了再收钱,卖不出就退货。
很快,老干妈麻辣酱就在贵阳市稳稳地站住了脚根。
▲《相爱相亲》| 前来帮助家人
1997 年8 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工人从40 人一下子扩大到200 多人。陶华碧的「头都大了」剁辣椒、跑生意她在行,但是搞管理、审报表简直是强人所难。